每五個香港人就有一個在不同時期患濕疹,部份患者的睡眠及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香港過敏協會引述研究指出,重症病人每年有多達99天要「告病假」或「帶病上班但無法專心工作」。按全港約15萬名濕疹重症推算,若病情持續不受控,社會生產力每年或損失多達81億元。過敏協會及濕疹關注組強烈建議政府,盡快將生物製劑納入資助,避免有需要病人「有藥無錢醫」。
香港過敏協會聯同「濕疹關注組」的調查發現,不少患者月花數千至上萬元治理濕疹。大部分受訪者要求衞生署及醫管局,全面引入療效較佳的生物製劑治療,令他們多一個選擇。調查亦訪問了使用過生物製劑的受訪者或親友對治療的看法,結果顯示,逾七成人認為生物製劑既安全又有效,88%受訪病人認為,衞生署皮膚科診所及醫管局轄下的公立醫院應全面引入生物製劑治療。多達95%受訪者期望,政府應為生物製劑提供藥物援助,例如由「撒瑪利亞基金」或「關愛基金」資助有經濟困難的病人用藥。
本身是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的香港過敏協會主席何學工分析,香港有近150萬人口曾在不同時期患上濕疹,當中百分之十為重症個案,即本港嚴重濕疹患者約有10萬至15萬人,是一個頗大的病人群體。
濕疹開支佔月入五成或以上
為了解本港濕疹患者之經濟負擔,香港過敏協會及濕疹關注組今年10月至11月以網上問卷成功訪問了216位濕疹患者,當中76%受濕疹影響超過10年。調查結果發現,受訪病人每月花在濕疹治療及皮膚護理的開支平均要2944元,22%患者的支出更在5000元或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百分之六受訪病人透露,目前每月濕疹相關的支出介乎1萬至2萬元。而超過三成受訪病人承認,濕疹開支已佔去其月入至少30%;一成七人的濕疹開支更超過月入五成或以上。面對治療支出,63%受訪者形容經濟「有壓力」或「非常大壓力」;兩成人「經常」因經濟問題而無法使用主診醫生建議的治療,情況令人惋惜。
生物製劑每月藥費1.5萬至2萬
濕疹關注組註冊社工黃敏兒坦言,適用於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的生物製劑治療,早於2018年10月在本港註冊,若病人在私家醫生使用生物製劑,每月藥費大約要1.5萬至2萬元。至今,公營醫療未全面引入這療法,有經濟困難的病人已等候超過3年,依然「有藥無錢用」。對於2018年曾有嚴重濕疹患者自殺過身,她擔心會悲劇重演:「繼續拖延的話,3年又3年,不想再有第二宗悲劇發生!」
何學工解釋,臨床數據顯示濕疹生物製劑療效顯著,且副作用不大,主要是注射位置出現紅腫,也有機會引致結膜炎或口腔皰疹,一般可透過藥物加以控制。目前,已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資助當地病人用藥。但由於香港的濕疹病人只能在私人醫療體系注射,許多病人基於經濟考慮而拒絕醫生的建議,醫生也愛莫能助!
全球逾30國家或地區納資助
現年30歲的黃小姐,自小就有輕微濕疹,踏入青春期開始,濕疹愈來愈嚴重,試過除了腳掌,全身皮膚都是傷口,要服用抗生素,「看過中醫、西醫,但病情仍是反反覆覆。」至畢業後,她任職銀行,工作量頗大,「集中力差了,工作變慢,結果工時長上加長……持續了一年多全晚睡不到!」病情最嚴重時,她連眼睛也長不開,每當伸直手腳,便會滲水滲血,腦海更閃過輕生念頭。
「至2019年6 月,開始打生物製劑,打了兩針即時見效,痕癢每小時遞減!濕疹傷口其後亦開始埋口,第二日已經沒那麼痛!」不過,黃小姐坦言,生物製劑連同中西藥、護膚油、保健品等開支,每月費用一度接近三萬元,「希望在政府打到 (生物製劑),用成本價,多些資助。」
鄭太的兒子年約12歲,兒子在小學三年級開始濕疹爆發,「腳的濕疹好轉,濕疹就會去身上,當身體的好轉,就到手部有濕疹……最嚴重時手腳爛晒,感染金黃葡萄球菌,要食類固醇。」其兒子數月前開始使用生物製劑,每月花在濕疹相關的開支至少要6000元,她自己的工作也受疫情影響,加上要請假陪診,直言目前經濟頗有壓力,期望政府可資助有需要的患者用藥,「既然有藥,政府有錢,為何不讓多些人受惠呢?」